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7章(1 / 2)





  夭绍松了口气,足尖轻点芦苇,凭借轻功越过大片沼泽,穿梭针叶林中,摘采了数十株玉芝草,放入身后的箩筐。眼看天色渐暗,她也不敢独自在深山中多待,转身想离去时,骤闻身后山峰外声响巨大,碾碾辘辘声滚滚回荡山丛中,其势之威,其音之隆,似要将山陵震碎。虽浩盛如此,然这声音却一丝不同远处江津的操练声,既无鼓号急摧,又无刀剑杀气,不时还有整齐的呼喝呐喊蓬勃爆发,听得夭绍心中甚为疑惑,忍不住飘身攀上峰岩,登至高处,俯眸而望。

  山峰外竟是宽敞平原,横陈无数艨艟战舰。夭绍讶然掩住口,但见这些战船木质干净无杂色,高杆上旌旗未悬,显然是不曾上过战场、亦不曾入过水的崭新战船。她心念一动,放目望向平原之后,入眼林叶似海,无边无际。几百座雪白帐篷驻扎林外,不时可见身着甲衣的将士穿梭林中,巨木伐倒的声响阵阵传来。

  原来昼夜皆闻的伐木声是由此而来。夭绍恍然,自远处收回目光,继续望着山下。

  平原上的战舰正被士卒们奋力抬起,架上以硕大木板制成的推车,每架推车由二十位赤膊士卒拉行,顶着飞雨,一艘艘拖向江边。因梅雨时节,满途泥泞,推车木轮时有陷入泥土中的,两旁又各自涌上百名将士来,铠甲未解,弯了腰就去拼力抬起木车。好不容易,一艘战船才由此滑入江中。

  速度虽慢,好在人多力大。几近五千人的军队排列有序,轮流拖船,沿江一带很快浮满战舰,紫甲金袍的少年将军纵驰岸上,挥动旗令,令最初一轮入水的艨艟驶向远处。

  夭绍这才发觉,此处江岸竟是赤水津防线守兵最虚处。江边白浪滚滚,原先驻扎在此的水寨尽是巨型楼船,却无任何艨艟斗舰,只在江面上筑成绵长的水上城廓,中空二十里水域,任由入水的新战舰游梭江中,拉扯帆幔,不断试着逐浪冲刺的速度。

  她顾盼一番,大致算了算,只怕眼下新战船不下六百艘。心思飞动,又想,赤水津一带六座水门已然绵延百里,而北府水军不过两万,自徐州所携战舰足以应付水寨所需,如今虽说可不断造新船以补前些日子战争所耗,但此六百艘战船却至少可再乘两万甲士,北府由何再来这么多的水师?

  除非――

  思绪止住,夭绍蹙了蹙眉,再望了眼策骑江边指挥诸人的谢粲,默然片刻,转身离开。

  .

  暮晚,天色渐暗,西山峰影沉沉。雨雾笼罩的怒江上空,有雪白鸽影飘飞而过,扑簌翅翼,掠入梁甍起伏的江夏城。

  湘东王府内庭,琴声缕缕弥漫池馆间,冲和温雅,令人闻之心宁。书房内,萧少卿却不知何故被琴声搅得心起纷乱,推开面前文书,起身至窗旁,望着远处水轩间抚琴那人。纤瘦的身躯裹以锦衣博带,傍晚风动,吹拂那人袖袂,雪衣飘然,乌发如墨,秀雅宛若素兰。

  萧少卿默望片刻,有侍女入室送茶汤时,嘱咐她道:“去告诉苏琰大人,她肋下伤未痊愈,夜间风雨甚凉,让她早些回阁休息。”

  “是。”侍女应声离开。

  萧少卿关上窗扇,才要定下心继续批阅文书,室外却有脚步声匆匆传来,瞥眸门外,只见魏让大步而至,呈上一卷丝绡:“飞鸽传书,是江陵来的密函。”

  “江陵?”萧少卿忙接过密函,于灯下阅罢,静思半晌,叹息着揉了揉额。

  “我儿为何事困恼?”萧璋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外,含笑步入书房。

  魏让揖了一礼,退出室外,将门扇轻轻关闭。萧少卿待萧璋落座,方将密函递上,禀道:“江陵细作探报,五月十一日,殷桓令苏汶引兵北上,欲夺上庸关粮草。”

  “上庸?”萧璋怔了一怔,“殷桓疯了不成,如今还敢招惹北朝?”

  “并非如此简单,”萧少卿道,“殷桓令苏汶所部皆着豫州军甲衣,沿途所执也尽是汝阳王旗帜。”

  萧璋眉目峥嵘,怒道:“这是要嫁祸子瑜?”见萧少卿欲言又止地望过来,萧璋一愣,勉强静下心看罢密函,转念思了思,全然了悟,咬牙切齿道:“好个殷桓,只怕是要借此激得子瑜率兵北上,他才可趁机攻打石阳!”

  萧少卿道:“殷桓图谋想必确是如此。”

  萧璋再看了一眼密函,摇头苦笑:“难怪十余年前他们能结拜兄弟,殷桓对他这个四弟倒是了如指掌,子瑜性情耿直,目中无尘,这口冤气定然咽不下。他若要领兵去截苏汶,谁能阻止得了?”

  萧少卿略微思忖,静静道:“那就让小叔叔率兵北上。”

  此话一出,萧璋当即皱眉。萧少卿解释道:“我们若无任何行动,那是放任殷桓自上庸夺千万石粮草。如今怒江北岸荆州军不下三十万,我们三州府兵统共不过十六万,勉强守住江夏三处浅滩,与他拼的便是粮草军饷。如今他粮草短缺捉襟见肘,我军却可以逸待劳,拖敌疲惫,从而才有胜算。”

  萧璋沉吟一会,道:“话是如此,但石阳距离上庸千里迢迢,子瑜纵是即刻北上,也不一定能拦截住粮草,反而却让石阳防线就此空虚。”

  “父王顾虑得当,”萧少卿从容一笑,转过身,扬眸看向墙壁上的战图,指了指江陵方向,“但倘若我军能在十日内夺下江陵城呢?苏汶即便是夺回了粮草,亦无粮道可援殷桓。”

  萧璋深看他一眼:“十日内夺江陵?是否太过异想天开了些。”

  “不然,”萧少卿摇头道,“殷桓此举看似高明,实则遗患重重。苏汶率两万精兵北上,上庸距离江陵并不近,这一趟来回,不出半月怕难回来。再倘若上庸关的守兵强硬一些,苏汶的返程就更难预料了。”

  萧璋点点头:“继续说。”

  萧少卿道:“前段日子苻子徵来江夏,阿彦向他购买了五千战马,由苻氏部曲两千人护送战马南下,想必此刻也该到达了上庸附近。四日前,阿彦也已另谴三千人北上接应。苏汶如今面对的上庸关,是原有的两千劲卒并两千苻氏部曲,另还有北府军三千人断后,此一战能轻易得手么?”

  萧璋唇边露出笑意,目中亦逐渐明朗,道:“天下岂有这般巧合之事?想来江陵这番动静,原是有人布的局,正请殷桓入瓮。”

  萧少卿眸波轻动,微微一笑,也不置是否,回首望着地图,又道:“小叔叔若在此刻引兵北上,襄江沿岸的荆州守军必然全神戒备,如此正可牵制住殷桓在沔阳、华容的精锐骑兵。依眼下局势,殷桓既要防豫州铁甲,又要集乌林、汉阳的水师趁机攻占石阳,南边洞庭一带的布署怕是再无法固若金汤。”转身请示萧璋,“父王,我们但可让小叔叔的豫州军在北线沿襄江佯动,而后再谴一支奇兵自巴陵攻入洞庭,趁敌不备,火速沿江西进,直夺江陵城。只要谋划周全,十日内江陵必失,这也并非异样天开的事。”

  萧璋望他一眼,满目赞赏:“不错。”

  萧少卿接着道:“江陵若失,荆州大乱,即便苏汶夺了粮草,返回也是待屠之物。殷桓到时也只有两个选择:一则回救江陵;一则与我军血战,在怒江南岸杀出一条活路。但无论那一条路,我军却是以静制动。若各路布署得当,到时必成四面合围之势,殷桓将无路可逃。”

  萧璋听到此刻却摇了摇头:“计策虽好,只是用兵之法,十倍方围之。我军如今以寡敌众,如何能成合围之势?”

  萧少卿淡淡一笑,清透的墨瞳间忽有冷锋浮现,平静道:“先贤曾云,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如今殷桓是有二十五万人马,但到合围之时,能剩五万人马便算天幸于他!”

  此番话如冰水缓流,在这般宁静的雨夜慢慢道出,宛若是一把寒剑凌厉游走绵湿雨雾间,果敢决断,锋芒四溅,那样的锐气傲然夺目,令人凛然生畏。

  萧璋沉默起来,目光细细流顾萧少卿的面容,忽感慨叹息:这便是我調教出来的儿子,排兵布阵比之当初的郗峤之,亦不逊色半分,确是世上绝伦――心头欣慰极甚,却又微微含酸。站起身,拍了拍萧少卿的肩,慢慢道:“五月以来雨水连绵不绝,怒江水线日益升涨,荆州军居上游,扬帆下驶,十分便速,我们居下游,逆流仰争,形势本就不利,如今殷桓即有所动,你们亦有良策,便放手一战。朝廷前日也已下促战旨意,后方粮草战马俱已筹备妥当,你们不必再顾虑其它。”

  萧少卿颔首微笑:“多谢父王。”

  .

  送走萧璋,萧少卿抬眸望望天色,黑夜已降。满庭静寂,水轩中琴声不知何时已然停止,耳中唯闻得雨水打叶声,淅沥不绝。他看了看轩中,那女子依然静坐原处,背对着他,面朝轩外水色,动也不动。

  “苏大人,”萧少卿步入轩中,眸中湛湛清朗,看向苏琰,“还未歇息?”

  轩中风灯微摇,苏琰手执茶盏轻轻抿着,细眉明眸,秀颜如画,看他一眼,声色不动:“方才郡王嫌琴吵,我已不弹了。此刻难道是嫌我坐在这边也碍眼,过来逐我?”

  她言词冷漠,话锋迫人,端然是拒人千里之外。萧少卿习以为常,并不介怀,笑了笑:“方才是我扰了你抚琴的雅兴,别生气。”撩袍在栏杆旁屈膝而坐,倚着石柱,姿势潇洒依旧,似随意问道:“你肋下伤如何了?”

  苏琰垂目,道:“早已不疼了,有劳郡王垂询。”

  “那就好。”萧少卿微笑,就此止了言词,不再言语。

  沉寂良久,苏琰终于放下茶盏,自嘲一笑:“郡王行事如风,从不会浪费时间与我这般静坐。有事请说。”

  “知我者唯有阿荻。”萧少卿剑眉微扬,轻声笑道。刚要开口时,苏琰目光一闪,忽扬手道:“且慢!”凝目端详他须臾,摇头叹气:“郡王但凡露出这样的神色时,必有所求。只是苏某且将话先撂于此处,鉴于一年前曾在某人帐下被驱逐的经历,苏某已发过誓,今后再不入军营,再不为人军师,再不去战场无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