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237智慧的高士廉(1 / 2)





  李世民除了重用魏征之外,还有其他二十三名,他把这二十四名大臣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让世代供奉。

  凌烟阁,也成了唐朝大臣渴望挂上画像的地方。

  高士廉就是凌烟阁上的一名大臣。

  他的出身很好,曾祖父高飞雀,在北魏时就是太尉。而他祖父高岳,在北齐官至侍中、左仆射、太尉、清河王。他的父亲高励,在北齐官至乐安王、尚书左仆射,在隋朝官至洮州刺史。

  高士廉有这样的出身,再加上他年轻时,广泛涉猎文艺、史学,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一个人,有出身,再加上有学问,白痴都知道他腾飞起来,易如鸟飞,所以,隋朝的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都与高士廉结为忘年之交,其他公卿也跟他交往。

  隋炀帝大业年间,高士廉被任命为治礼郎。

  高士廉的妹妹嫁给了隋朝的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了个儿子和女儿,儿子就是长孙无忌,至于女儿,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

  长孙晟去世后,高士廉把妹妹和外甥们接回家来,跟他们的情谊深挚。

  高士廉是个非常有眼光的人,所以,他在李世民尚未显贵的时候,就把外甥女嫁给李世民为妻。

  高士廉和长孙无忌后来的飞黄腾达,就是因为这个长孙皇后。

  高士廉在隋朝,得不到重用,被贬谪为朱鸢主簿。

  他是有名的孝子,由于岭南常有恶性传染病,母亲不能一起到朱鸢去,就留下妻子鲜于氏伺候奉养,补贴经费的不足。他又想到妹妹没有着落,就卖掉大住宅,买了小住宅安顿妹妹住下,把剩下的钱分给母亲和妹妹,自己带上简单的行李走了。

  高士廉的这些做法,充分显示了他是个品德很高尚的人。

  要是李渊没有夺取了天下,高士廉可能一直都在岭南吃荔枝。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高士廉呈递奏表,要求回到唐朝。

  李渊考虑到他与李世民的关系,恩准他回京,同时提升他为雍州治中。

  而李世民则担任雍州牧,由于高士廉是文德皇后的舅父,一向具有才智名望,所以,李世民非常亲近和敬重他。

  李世民准备除掉太子李建成时,高士廉和他的外甥长孙无忌一起参与秘密谋划。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高士廉带着属吏兵卒释放在押囚犯,发给他们武器,赶到芳林门,配合李世民夺权。

  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后,高士廉任太子右庶子。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高士廉被提升为侍中,封为义兴郡公,赐给收纳九百户租税的实封。

  高士廉调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后,开始施展他的吏治。

  首先,改变蜀地不良风俗。

  蜀地人们害怕鬼怪,讨厌病人,对病情危重的父母,大多不亲自伺候,用棍棒挑着食物,站得远远地递给他吃。

  高士廉看到这种风俗,因势诱导,这种陋习很快改观。

  其次,兴修水利。

  战国秦昭王时的蜀郡守李冰,疏浚汶江,创造了灌溉农田的便利,直到如今汶江两岸的农田,一顷价值千金,有钱有势的人家,经常相互强占争夺。

  高士廉就在老渠之外另行开挖新渠,蜀地百姓得到了很大利益。

  其三,兴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