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285枉费心机的武承嗣(1 / 2)





  武则天对武家的重用,最重要的是武承嗣和武三思。

  这俩人都是武则天哥哥的儿子。

  武承嗣是武元爽的儿子,武则天以天后身份临朝称制,为巩固自己的权势,就开始重用武氏亲属。虽然,武则天有过残害武氏亲属的行为,但她很快意识到杀尽武氏势力的话,只会让自己更加孤立,所以,她在贺兰敏之死了之后,把武承嗣从岭南召回京,授职尚书奉御,不久提拔为秘书监,承袭祖父武士彟周国公爵位。

  公元685年,任武承嗣为礼部尚书。

  不久授其官职为太常卿、同中书门下三品。

  武承嗣就此爬上了宰相高位。

  他身居要职十余年,除了为武氏争权,卖力地制造舆论,排除异己外,实际上,没有什么功绩可言。

  同年,武则天废李显为庐陵王后,武承嗣认为武氏当有天下。于是,他积极地为提高武氏声威出谋献策,为武则天称帝大造舆论。

  九月,武承嗣建议武则天追王其祖,立武氏七庙。

  武则天不顾宰相裴炎等反对,封其五代祖为王,立五代祀堂于文水。

  垂拱四年,公元688年五月,武承嗣让人在一块白石上,凿了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字,并以紫石杂药装饰起来,然后令雍州人唐同泰献给太后。

  武则天高兴地称之为天授圣图,对武承嗣的行为大加赞赏。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年七月,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献上,《大云经》言太后乃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提主。

  武承嗣也跟着大搞君权神授迷信活动,为武则天登基造势。

  九月,武则天改唐为周,自己做起圣神皇帝。

  武则天称帝后,立即立武氏七庙于神都(洛阳);追尊其先世祖先为皇帝;追封其异母兄元庆、元爽,伯父反堂兄弟为王;封其侄、侄孙十余人为王。

  武承嗣被封为魏王,食实封千户,监修国史。

  武承嗣在为武则天称帝大造舆论的同时,极力向武则天建议去唐家子孙,诛大臣不附者。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徐敬业,骆宾王等,为反武则天掌权,以匡复庐陵王为辞,在扬州起兵。

  武承嗣和堂弟武三思看到残杀李氏的机会出来了,当下以唐高祖李渊的儿子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等,属尊位重,屡劝太后固事诛之。

  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八月,唐太宗儿子豫州刺史越王李贞、李贞子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起兵反对武氏掌权,很快3败被杀。

  武则天以李元嘉、李灵夔等一批李唐诸王,与越王李贞父子通谋,全部杀掉。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七月,武承嗣唆使酷吏周兴,罗织唐高宗李治子隋州刺史泽王李上金、舒州刺史许王李素节谋反罪名。在押解途中,派人缢杀李素节,李上金自杀,并尽杀其诸手及支党。八月,又杀南安王李颖等李唐宗室十二人。

  唐朝宗室几乎被屠戮殆尽。

  武承嗣再接再厉,继续劝武则天杀掉李孝逸、韦方质等许多声望甚高而又不曲事武氏的文武大臣。

  武则天听从他的话,大杀李唐宗室和不附己的文武大臣,无疑为武则天称帝扫清了道路。

  武则天称帝后,以其子李旦为太子。

  武承嗣就瞄准了太子这个位置,他深知只有先当上太子,将来才能当上皇帝,当下不断派人向武则天游说、乞请,同时极力讨好武则天和其宠臣,谋求争得他们的支持和赞同。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九月,武承嗣令凤阁舍人张嘉福,唆使洛阳人王庆之等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

  王庆之屡求见武则天,以死泣请。他请求变易太子的理由是:神不欲歆类,氏不祀非族,

  ——既然武氏为皇帝,就不应该以李氏子孙为皇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