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651郑和下西洋(1 / 2)





  朱棣除了他的战功之外,他派郑和下西洋,也成为炳耀史册,扬名海外的盛事。

  郑和,他是明朝宫中的一名太监。

  既然是太监了,他在没成为大太监之前,肯定没有人去关注他的,所以,郑和早年的事迹,于史无载,《明史》的郑和传,也仅仅记载:“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

  此外,无迹可寻。

  据云南昆阳《故马公墓志铭》载,郑和为马哈只第二子,长子马文铭,姐妹四人,然此说为孤证,学界存疑,很少有人会相信郑和当太监之前姓马。

  吴晗据此推断“其被阉入宫,当在洪武十四年傅友德、沐英定云南时”,并推测入宫时当在10岁左右,此亦为其生年来源然亦全为推测,并无实证,学界亦有疑问。

  总之,一句话,郑和没有下西洋的壮举的话,根本没人注意到他这个太监;就是他做下下西洋的壮举,也不清楚他的家世。

  人,想要被历史铭记,真的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我们现在比较清楚的是,郑和跟随朱棣后的事迹。

  郑和也不知道经历了多么磨难,终于爬到了太监的位置,得到了朱棣的赏识。

  朱棣对郑和的人品、才能、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因此,对他非常赏识。

  郑和跟着朱棣南征北战,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并被朱棣皇帝视为心腹。

  朱棣靖难之役成功后,成为了皇帝,这时的他,需要一个人下西洋,去做两件事,一是,去告诉西洋各国,现在当皇帝的是他燕王朱棣了,而不再是建文帝,这是朱棣要人下西洋的首要目的;其次,据说,他想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由此,他急需一个人带领船队下西洋。

  这个人,他很快找出来了,那就是郑和!

  郑和虽是太监,但他和朱棣一起经历了出生入死,是个可靠的人;再加上郑和具备的素质和条件,都适合担任下西洋总兵正使一职。

  首先,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

  郑和在明军中服役,在明军中长大,后转入燕王府侍候朱棣,跟随着朱棣,经受了战火考验,参加“靖难之役”,出生入死,转战南北,经历数次重大战役,具有实战经验。

  为此,朱棣皇帝授予郑和“钦差总兵太监”军衔,将二万余名官兵交给郑和指挥。

  郑和下西洋中的几次军事行动也证明了郑和的军事指挥才能,确保了这几次军事行动的成功。

  公元1405年7月11日,朱棣在船只都准备好的情况下,命正使郑和、副使王景弘,率士兵二万八千余人出使西洋。

  朱棣命人造了长四十四丈广,十八丈大的船,有六十二艘,从苏州刘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门杨帆,先到占城,期间张辅讨平安南。

  如今,这支浩荡的船队,就要随郑和出发了!

  郑和接过命令后,指挥船队,向爪哇方向南航!

  扬帆!

  立威!

  出发!

  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航海事业,即将开启!

  公元1406年6月30日,郑和船队在爪哇三宝垄登陆,进行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