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745谁来做皇帝





  公元1644年四月二十四日后不久,崇祯帝在内廷北首的煤山投缳自尽的事,开始到处传开了。

  但是,皇帝自杀的消息,南方还不知道,大伙还在搞着“勤王”的事,也就是去救崇祯皇帝的事。

  不过,就算崇祯皇帝没死,他也等不来勤王之师了,因为南方的那些官员们,在“勤师”这事上又争论了起来。

  争论一,勤王的军队带到哪里去?南方局势尚不稳定,北方又乱成一糟,带兵过去,无异把军队带到沟里面去了,弄不好还是阴沟。

  争论二,勤王,要勤的王在哪里?大伙都不知道。他们不知道京城乱成什么样,皇帝是否出逃了。皇帝要是逃了,到时候勤谁去?

  于是,他们天天开会,天天争论。

  争论来争论去,崇祯皇帝等不急了,先上吊自杀了!

  中国的很多事,往往就是毁在开会上!

  我们中国人很喜欢开会,有事开个会,没事,来,既然没事了,我们大伙再开个会吧!

  史书上记载,当时开会的情形是,大伙皱着眉头,一句话都不说,有些干脆看着屋顶,“罘罳咄嗟而已”,除了在那里叹息,他们什么也没做!有人问:“事如不可知,将奈何?”

  ——事情如果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怎么办?

  没有人回答,大伙以靴尖蹴地,作叹息声,算是回答了!

  中国历史到了奇怪的年头,就会尽出一些奇怪的事的!当国家遇到灾难的时候,有人问该怎么办,回答这问话的竟是鞋子敲地板的声音!

  大臣们敲完地板,估计地板也被敲出咕隆了,没地方再敲了,然后,该吃饭的回去吃饭了,该洗洗睡觉的,回去洗洗睡了。

  大明王朝的太阳在沉落,太阳底下的人径自去睡了。

  争论直到了五月五日,明朝的淮安巡抚才得知北京陷落的消息,而淮安城内的人,听说京城沦陷,都是疑信相半。

  五月十五日,崇祯帝驾崩的确实消息传到淮安。又经三天才传到南京。

  这一消息,简直就像炸弹一样,一下子在南京炸开了!

  议事堂的官员们由原来争论如何去勤王的主题,立即改变了,主题变成了该立谁来做皇帝!

  他们感到遗憾的是,上一个主题还没争论清楚,怎么下一个主题就来了!

  不过,下一个主题让他们更感兴趣,争论也就更激烈了!

  如果说上一个主题是关乎国家命脉的主题,那么,现在这个主题就是关乎个人命运的主题了!

  上一个主题是,救不救困在北京的皇帝。他们都很清楚,去救的话,崇祯皇帝有可能被救到,也有可能救不到。不过,不管救到还是没救到,自己的老命都有可能救不到,所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直争论到崇祯皇帝受不了,自杀去了,他们的争论这才作罢;

  现在这个主题是,谁来做新皇帝。他们对这个主题很感兴趣,因为他们很清楚,谁来做皇帝,直接关乎着他们自身升官发财的命运。于是,争论就更激烈,更没个停止了,个个面红耳赤,揎拳掳袖,张牙舞爪,整个议事堂鸡飞狗跳,吵个不停,就差没打起来了!

  议事堂的大臣们争论不休,有些人要福王朱由崧来做皇帝,有些人要潞王朱常淓来做皇帝。一时间,争论不已,谁都不让谁。

  我们且来看看福王和潞王的背景。

  福王是福恭王朱常洵的儿子,而这个朱常洵就是明神宗的第三子。当初,王皇后没有生子,王妃生长子,也就是后来的光宗。而朱常洵是次子,他的母亲郑贵妃是最得神宗宠幸的女人。而神宗又久不立太子,中外都怀疑这个郑贵妃要谋立己子了,于是“交章言其事,窜谪相踵,而言者不止。”

  神宗受不了了,便“深厌苦之”,在二十九年的时候立了光宗为太子,而封常洵福王,这才平息了大家的言论。后来,雄据一方,吃得白白胖胖的朱常洵被李闯王的军队杀了。朱由崧估计没他老爸那么胖,跑路的速度比较快,所以,他逃跑出去了。崇祯十六年秋七月,逃跑出来的朱由崧袭封,崇祯皇帝亲择宫中宝玉带赐给他(诸位,记住一下吧,崇祯皇帝是怎样对待他的,而他,后来又是怎样对待崇祯皇帝的儿子的。)

  这个朱由崧的背景大概就是这样了。

  潞王是他叔叔,大家都是朱家血脉,都有资格做皇帝,问题是,当年反对他老爸做太子的人都是东林党的人!

  于是,在南京中这些东林党一派的官员就反对朱由崧来做皇帝了!他们怕朱由崧做了皇帝后,拿旧事来算账,更害怕拿“妖书”及“挺击”、“移宫”等案来说事!

  天知道,朱由崧是不会拿这些旧帐来算的!因为像他这么自私自利,只顾眼前利益的人,只要能做上皇帝,别说先朝的旧帐,就是杀了他老爸的帐,他都会忘了!

  我们再来看看潞王朱常淓,他是神宗母弟潞简王翊镠的儿子,按辈分,也就是朱由崧的叔叔。但是,他的身份是比不上朱由崧尊贵的,因为朱由崧好歹是皇帝的儿子的儿子,而他只是皇帝弟弟的儿子!不过,有两点是朱由崧比不上他的,第一,他年纪较大,比较能胜任乱世中的帝位;第二,他的名声较好,史书说他“时诸藩中能急国难者,惟周、潞二王云。”

  身为东林党的兵部尚书史可法、署礼部事兵部左侍郎吕大器,当然是主张潞王来当皇帝了,他们除了担心福王会算旧帐外,还担心福王不是好皇帝,因为他们早就听说了福王朱由崧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这七件事,而潞王却是爱民忧国的人。

  我们由此知道,史可法等人的做法,除了考虑自身利益之外,他们更考虑的多的是——国家!

  这也注定了他们和另一些支持福王的人是不同一条路的人了,因为那些人从没想到过国家,他们想到的只是自身的利益。

  道不同的人,始终是不会走在一起的!

  右都御史张慎言、户部尚书高宏图、詹事姜曰广、吏部给事中李沾、河南道御史郭维经、诚意伯刘孔昭、太监韩赞周等人主张福王来做皇帝。

  我们一直想不明白的是,大伙和福王都没什么交情,为什么他们一定要拥立福王呢?

  而且,无论拥立谁,他们都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拥立之功!无论哪个王做了皇帝,他们都将通通升官发财!

  既然无论拥立谁都一样,为什么他们偏偏要选中福王,难道是对福王情有独钟,别具鸡情?

  我想了许久,终于想出答案了,那就是福王比较年轻,比较荒淫,这样的人做了皇帝,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好控制!

  当我想到这里,我已经看到南明的残阳已经恹恹地傍在山头了!

  可是,兵部尚书史可法不答应,谁也不能让福王来做皇帝!因为南京的军队权力掌握在史可法的手里!

  一切又僵持在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