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9节(1 / 2)





  遗体的样貌变得极为可怕:双眼和嘴唇都烂掉了,露出两个黑窟窿,雪白的牙齿紧咬着;头上还有些残肉,几缕粘在太阳穴和头顶的枯发勉强留住了发髻;脸部是青黑色的一层皮,脖颈和胸腹部只有皑皑的白骨。

  臭味散了许多,躲出去老远的男人们出于好奇,又重新围了过来。

  与此同时,一些上坟的老百姓也来凑热闹了,站在捕快的外围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原本阴寒的乱葬岗,陡然变成了菜市场。

  李成明把尸体上上下下看了一遍,问道:“纪大人,要不要清场?”

  纪婵道:“该看的都看见了,无所谓吧。”

  李成明并不多劝,捂着嘴又退开几步。

  司岂想了想,把老郑叫过来,小声嘱咐几句。

  老郑点点头,走开去,扬声道:“父老乡亲们,大理寺、顺天府联合办案,请大家不要胡乱猜测。另外,尸臭对人体有害,诸位要是不想走,都再退远一些。”

  老百姓吓了一跳,纷纷去了上风口,却没一个走的。

  司岂这样说有两点好处,一来,老百姓走远了,看到的细节就少,以免离开后胡说八道;二来,官府为了老百姓,不惜牺牲身体健康,有利于树立官府威信。

  李成明是精明人,立刻就明白了,不免有些讪讪,说道:“司大人机敏,下官自愧不如。”

  司岂客气道:“我也是被李大人提醒了,李大人过谦了。”

  小马执笔,飞快地把下葬一年零三个月的尸体现象记录下来。

  尸体腐烂严重,可以勘验的尸表征象极少。

  骨骼无断折。

  但纪婵的确在胸骨上找到了一个尖锐的痕迹,其外在表象与尖刀刺入相符。

  如此,基本上可以推断,凶手第一刀想刺心脏,却被胸骨挡住了,伤了右手。

  按照逻辑,凶手第二刀应该刺向腹部,但这样死的太慢,于是又在颈部补了两刀。

  那么基本上可以确定,凶手的虎口上大概率有疤。

  纪婵和司岂谈论过这个问题,但他好像没发现哪个可疑目标手上有这样的疤痕。

  纪婵和小马勘验完毕,收拾好尸体,放进新棺材里。

  ……

  李成明回到顺天府,换了衣裳,刚洗完手和脸,就被府尹李大人叫了过去。

  李之仪问道:“怎么样,大理寺有收获吗?”

  李成明老老实实地说道:“收获不大。”

  李之仪知道,李成明和司岂纪婵关系不错,他的话有水分——收获不大,可能等同于没有收获。

  他冷哼一声,摆摆手,示意李成明出去。

  纪婵一行回了大理寺。

  范大人只问了问情况,什么都没说。

  二人回到书房,纪婵说道:“司大人曾说过,所有可疑目标的虎口处都没有明显疤痕。现在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凶手伤口有伤,那么是不是应该扩大调查范围了?”

  司岂给她倒了杯茶,说道:“现在,我们已经查过可疑目标及其贴身小厮的指印,没有任何收获,那么再在这些人中寻找疤痕,估计也是竹篮打水。而且,即便找到,我们也无法证明其伤口与丁老二的死亡有关。”

  “是啊。”纪婵喝了口茶,“断定其手上有疤,不过是提供了一个大海捞针的明确方向而已。”

  司岂道:“虽是大海捞针,却也不能不做。疤痕的事,我会交给家里的人去查,还是先以先前的名单为主,一家一家排查。另外,诚王家里、郡马家里,武安侯家里,以及魏国公府四家,也是重点。”

  纪婵点点头,一年半,六起命案,凶手计划周密,狡猾胆大,想尽快破案不现实,一点点缩小范围才是最实际的办法。

  她想了想,压低声音说道:“怡王妃一案,你觉得……”

  司岂道:“他有动机也有手段,我跟你的想法一致,但这桩案子只怕比这六宗还难办。”

  “你想,凶手是确定的,而且已经跑了。他要么灭口,要么事先买张户籍,无论哪一种都不难。找不到婢女,就无法证明他是幕后主使。”

  所以,尽管左言因怡王妃一案而增大了嫌疑,但只要没有确实的证据,司岂和纪婵就束手无策。

  纪婵把重心放回大理寺和国子监,与此同时,她还多了一个任务——给京营的军医上缝合课。

  听司岂说,各大营都在练兵,演习兵阵。

  战争的脚步似乎越来越近了。

  纪婵认为,金乌国不会坐视大庆做好一切准备,西北的冬天金乌国人明显比大庆人更适应,一入冬就动手更符合金乌国的利益。

  考虑到战争会很快爆发的可能性,纪婵多多备粮,多多备菜。

  她买了整整两车白菜、两百斤萝卜,还有一百斤芥菜疙瘩。

  这个年代的冬天少有蔬菜,一家人的维生素补充就靠刚入秋时晾晒的干菜和这几样。

  这天下了衙,纪婵一回家就换上了短褐。

  京城人不会做酸菜,纪婵让孙妈妈做好准备,她亲自腌。

  一大堆洗净的白菜摆在天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