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侯府嫡女之后第75节(1 / 2)





  “你们身为大雍的臣子,危难之时不想着为国出力,替朕分忧,朕要你们何用!”

  天子一怒,群臣瑟瑟。

  死寂之时,谢太傅出列。

  “陛下…不是臣等不愿意出力,而是杯水车薪难以为继。若想安抚百姓重振社稷,非巨财不能为之。臣听说元祖皇帝有先见之明,一早将当年前朝之物一分为二,取其一埋藏至今,由历代君王口口相传。陛下,臣以为今日之难已无计可施,应当将那宝藏挖出以解燃眉之急。”

  这话一出,有人小声议论。

  前朝的宝藏之说近两日不知怎么传了出来,不少人都以为是无稽之谈,当然也有人觉得或许确有其事。

  皇帝凌厉地瞪着谢太傅,眼珠子都瞪出来。

  “谢卿,坊间传言而已,你居然敢来质问朕!”

  “臣不敢。若这不是坊间传言,而是确有其事,陛下难道要眼睁睁看着百姓们流离失所也不愿意将宝藏挖出吗?”

  是他不想挖吗?

  明明是他根本不知道埋在哪里,又从何挖起!

  皇帝面色铁青,额头青筋暴起。

  “你…”

  “臣恳求陛下为天下万民着想!”

  “太傅,你这分明是无中生有,以此来逼迫陛下!”柳相出列,怒斥谢太傅。

  所有人都懵了。

  这些年来谢太傅和柳相走得极近,两家还是姻亲,怎么说翻脸就翻脸,看上去像是要对立一般。

  柳相又道:“天下有乱,自然流言四起,太傅岂能因为这样一个无根无据的传言,便在陛下面前大放厥词。”

  “谁说这是传言?”谢太傅反驳道:“当年南平王最后一次进宫面圣之前,曾与我提起过这事。他说当下各地灾情吃紧,若不稳定民心必将造成大祸,所以他要进宫请求先帝早做决断,切莫耽误了先太子的赈灾事宜。”

  他这话一出,殿中众臣的议论声大了一些。

  有人喃喃着:“所以当年先帝和南平王争执,难道就是为了此事?既然有宝藏可挖,为何先帝不同意?”

  先帝在位时励精图治,事事都是天下百姓为先,又怎么会不同意。

  不少人想到这点,齐齐看向谢太傅。

  “诸位有所不知,元祖皇帝曾有言:非大难国危,宝不出。若宝出,则江山乱,乃子孙无用。先帝正是忌讳担一个昏君之名,这才犹豫不决。陛下不愿意,想来也是因此这个原因。”

  皇帝真是有苦说不出,有火发不得,他根本就不知道元祖皇帝的交待,又哪里来的愿与不愿意。

  他突然眯起眼,越发凌厉地看向谢太傅。

  柳相问:“谢太傅居然知道的这么多,为何此前从未你提起过?”

  “如此机要秘密之事,我怎可随意说出。”

  “那你现在为何要说出来?”

  “天下之危,匹夫有责。我身为大雍臣子,危难之时岂能再考虑个人前程,自然是要以百姓江山为重。还请陛下下旨挖出宝藏,救天下万民于水火之中!”

  皇帝怒极,随手抓了一下东西朝谢太傅扔去。那东西滚落在地,虽然没碎却被磕破了一个角,赫然是那仿制的玉玺!

  谢太傅的儿子谢毕给自己的父亲求情,“陛下息怒,家父也是为了江山社稷…”

  谁的江山?

  这江山是他的!

  这下皇帝是彻底失去理智,“谢朗妖言惑众,其心可诛,来人哪,将谢家父子押入天牢,抄家流放!”

  旨意一出,不少人心有余悸。

  陛下此时抄了谢家,焉知不是为了银子。天子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不愿挖宝,却在这里杀鸡取卵,为臣者唇亡齿寒,但无人敢为谢家求情。

  谢家连夜被抄,上下两百口人全下了大牢。但奇怪的是除了抄出一些女眷首饰和一些字画外,竟无多少银钱。而且谢家大公子前些日子出京办事,是以并不在抄查收押之列。

  百年的书香世家,抄家只抄出不到一万两银子,说出去谁信。皇帝不信的是谢家不可能只有这点银子,天下人怀疑的是有人故意隐瞒抄出来银钱的真实数额。

  一夜风雨飘摇,人心浮动。

  天微亮时,谢家的事就已传遍京中上下。

  起初姜觅听到谢家只抄出不到一万两银子时,也以为是萧昶瞒骗世人。然而等她从萧隽口中得知此事为真时,她立马想到了其中的缘由。

  “是不是谢斐?”

  谢斐前些日子出京应该不是办事,而是转移谢家的钱财。

  前朝宝藏的是他们有意散播出去的,但元祖皇帝的口谕除了他们知道外,再没有入第三个人的耳朵,谢太傅是如何得知的?

  所以谢家是萧隽的人!

  萧隽的表情告诉她,她猜对了。

  “谢家人都下了大牢,萧昶会不会杀人泄愤?”

  “他倒是想,只是他眼下还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