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131 完结二现世安宁(1 / 2)

131 完结二现世安宁

? 翌日是个好天气, 冰雪消融有万物复苏的迹象。;l+

清晨起来赵政先去处理堆积的政务,董慈带着胡亥赵小宝去兰池宫见荀子。

李斯,张苍、韩非三人也在, 几年过去,同窗们聚在一起自是有很多话要说。

韩非的事抱歉也无用,董慈对秦韩两国之间的事绝口不提, 倒是韩非,半点芥蒂也无,抱着胡亥玩耍了一会儿, 才朝董慈摇头道,“一来天下一统乃是大势所趋,这点道理为兄还是看得清的, 阿慈不必忧心介怀,二来这些年父兄还承蒙阿慈打点照顾,为兄感激还来不及, 你我相识多年, 又是师门兄妹,莫要因为这些事生分了。”

事已至此,多想也没用,大家都能好好的, 她就很高兴了, 董慈听了韩非的话释然了一些,摇头道,“都是阿政的安排, 我曾听他说过,若有机会,还想与兄长一同长堤一游,饮酒畅谈一回。”

韩非微微一愣,亦是想起几年前临淄两人客舍畅谈的情形,君臣相宜,引以为知己。

当年豪情壮志历历在目,如今却是物是人非,韩非摇头笑道,“为兄等着阿政一统天下!”

韩非让仆从把自己准备的文简搬上来,朝董慈温声道,“这些是为兄这几年的随手一书,阿慈若不嫌弃,为兄便尽数送于你,为兄想四处游历,顺便览便各国山河,若得了新奇的文简物事,再寄送回来赠你。”

足足有两箱子的文简,都是韩非的手书,大概有六十篇左右,五蠹、人主、问田、说难、难言、亡征……有些是董慈熟悉的,有些是不熟悉的,不熟悉的那些定然是在流传的过程中遗失或者未曾被他的后人收录其中的文籍,这些都是先哲二十几年来的心血之作,岂是他所说的随手一书这么简单……

这些文籍太珍贵了,这几乎涵盖了韩非前半生的思想和学说,太珍贵了,无论对董慈,还是对后世人……更何况还是真迹,董慈心里即震动又欣喜,对先哲即佩服又感动,五味陈杂喉咙发干,当下便起身朝韩非行了三次大礼,郑重肃穆,眼眶发红,“阿慈定不负兄长信赖,好好对待兄长的心血,将兄长的法家思想发扬光大。”

董慈认真严肃的态度语气反倒逗乐了荀子李斯等人,张苍摇头笑道,“韩兄莫要被她吓着了,听长安君说阿慈她为了拿到李廷尉的《谏逐客书》无所不及其用,王上本是想将李兄的手书直接挂在书舍里,最后只能让人誊抄了一份,把李兄的手书给她了,阿慈最喜欢这些东西,韩兄你不知道,这两年多我们几人练字用的废文简她也要,王上还单独给她建了个文简库,全给她收在里面了,你便是随便写个字扔给她她也能高兴半天……”

张苍说得打趣,董慈厚脸皮地嘿嘿笑了两声混了过去,他们身在局中,自是不觉得这些文籍有什么,李斯是文豪书法家就不说了,荀先哲、张大科学家的一笔一划在董慈看来都是墨宝,就算没写什么有用的东西,光是看着心情也不错,先收起来总没差,扔了岂不是可惜。

韩非此番是专门来庆贺董慈的婚礼的,他择日便要出发去巴蜀之地,想了想临走前还是去见了赵政一面。

董慈陪着荀子用了饭食,辞别了韩非,便领着赵小宝和胡亥出宫回家了。

婚后第二日回家探望父母亲,以表示不忘父母的生养之恩,这是由来已久的习俗,董慈也想带着孩子回去看看。

董家的宅院还是在原来的地方。

自董慈做了少使以后,董鼐是彻底的连官也不做了,每日就在家带孩子,秦真家的,秦鸣王青家的董毅董媪家的,总之每日董长史身后都跟着一串大小不等的萝卜头。

董鼐就是个乐呵呵十足十的孩子王,见了扶苏胡亥更是高兴得不了,董鼐和董陈氏想念孩子,又不能常常见,见了就忍不住红了眼眶,抱着孩子连连说好,把赵小宝和胡亥夸得天上地下也无。

董毅董慈现在能赚钱,想给父亲母亲换个大点舒适点的宅子,但老人家没同意,说是左邻右舍都是熟人,住在这就很好。

熟人指的就是秦真秦鸣王青他们了,这条街上的宅院被他们陆陆续续买了下来,孩子们有伴一起读书习武,整条街都很热闹,这样也很好,董毅董慈没再强求,只将宅院里面翻修了一下,让一家人住得更舒心些。

董慈家世背景薄弱,这大概也是秦庭上下无人反对董慈为后的原因之一。

秦小将年纪大些,就是个孩子王,见了董慈姑姑姑姑的叫,兴奋得跑出院门大叫了一声,把他的兄弟姐妹们都叫了出来,围着董慈边说恭喜边要糖,董慈忍俊不禁,这时候虽是不庆祝婚礼,但糖还是要吃一些的,也是个吉利的祝福。

小萝卜头精力无限活力四射的很可爱,里面有一个十岁不足的小男孩让董慈走神了好一会儿。

小男孩穿着一身简便的骑马装,被推攘到前面来也不怯场,有模有样地朝董慈拱手行了礼,声音亮堂,“我叫章邯,恭喜王上王后大婚,求一把糖!”

章邯。

这时候如果董慈能分出点心思注意下自己怀里的小儿子,兴许还能发现点儿子与众不同的原因。

只是章邯的威名在董慈这里和蒙恬一样,如雷贯耳,乍听之下就呆在了原地。

秦朝末年最后一名有能力并且几乎力挽狂澜的大将,大将军现下虽是年幼,但搁在一群家事才学皆不差的同龄人里,沉稳练达爽朗大气一样十分出众。

他终能成为一代名将,也是一名叛将,分裂秦朝的三秦王之一。

虽说叛变是因为身不由己,但章邯能力不凡,叛变之后秦军兵败如山倒,始皇陛下的江山心血很快就灭亡崩塌了。

董慈偶尔也会担心这些。

陈胜、吴广、项羽、刘邦、张良、英布、彭越、桓楚、黄及中、张耳、陈馀、田横等等数不尽的反秦势力,无数的六国复辟论支持者、赵高、李斯、张苍,还有以后会与始皇帝政见不一引发焚书一案的王琯等人,都是一些潜在威胁的隐患。

董慈偶尔也会担心这些,但慢慢的她又不会担心了,因为秦国从根本上已经改变了,并且一步步从内里焕发出新的力量来,百姓们一点点安平富足,乱世一旦结束,历史的主流不再是英雄并起的温床,浩瀚之海源远流长,良臣名将们在里面浮浮沉沉,便是能冒出头来,定然也不如原本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