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4节(1 / 2)





  付忱苦笑,徐方何曾做得徐泗的主。

  徐方又耕牛似得在屋中转了好几圈,面上露出一点点羞惭之意,事到临头,他保得终是自家堂弟,要对不住寨中兄弟了。

  齐管事倒不以为然:“我们在寨中落脚,过了多年舒坦的日子,此恩此情,拿命都换得,如今也不过舍了些家当,有何对不住之说。”

  徐方听闻此言,心情激荡,道:“要不,跟寨中兄弟言明?”

  “不可。”齐管事大惊,慌忙道:“大当家,此事不可走漏了风声,寨中自家的兄弟自是信得过,难保有生外心的。”

  付忱也道:“大哥,齐叔,只当不知此事,一切皆是我付忱投诚了朝廷,才设计各水寨。”

  徐方大为不忍,道:“这未免也太委屈了三弟。”

  付忱道:“哪里有委屈 ,换得家中改换门庭,还是我占了便宜。”

  徐方道:“你家中人都死光,门庭都有个屁用。唉!”

  齐管事道:“那狗官要我们联络各寨主聚义,只这聚义令……”

  云水寨的聚义令其实也是一方印章,非常之时,在纸上、绢上敲个印章,再写上时日,众匪首自会到老地方聚首。这些做贼的十个里有九个不识字,这聚义令做得也颇为粗糙,半个字也无,只刻了一条活鱼,又称鱼令。

  此物平素派用不上,却极为重要,徐泗也不敢马虎大意,亲自收好,又想要告诉徐方与付忱。

  其时,付忱来寨中不久,哪里肯接触中寨中如此贵重之物,连声推辞,不肯过耳。

  徐方……徐方管着寨中粮草都已经一个头两个大,他又不是个精细人,还好酒,生怕自己几时吃了酒将鱼令奉与他人,因此,他也不愿知晓,只叫徐泗藏好。

  眼下徐方大悔,徐泗也不知把鱼令藏在哪个鼠洞中,却又哪里去寻,问道:“当年那为我们雕鱼令的?”

  齐管事抹把脸:“杀了。”

  付忱微怔,不语,云水寨再是替□□道,也是匪,行事从来无忌。

  三人在徐泗屋中翻了翻,却是一无所获,愁眉不展之际,齐管事一拍脑门,奔回房找出一个箱子。云水寨也放债,他这箱子存的各种欠条、契子、摁的手印指,从最里头寻出一张印有鱼令的旧纸来,却是因着桌面不平整,摁坏了的鱼令。

  齐管事道:“我想着,好赖摁过印,不好乱丢,因此收了起来。”

  有了样子便可依样画葫芦仿个萝卜章,但付忱脸上殊无半点喜色,将后如何,茫茫不可知。

  .

  卫放无事可做又去牢中寒碜徐泗。

  徐泗也品过味,这小子就是来给自己添堵的,还爱满跑放炮,说出话漫无边际,东拉西扯,前后矛盾,只没一句有用的。

  “徐大当家,我妹夫正全城搜捕你的那些兄弟呢。”卫放吓他。

  徐泗不知他说真说假,索性闭耳。

  卫放又道:“ 你们是不是鼠儿崽,只会东躲西藏,有本事,出来堂堂正正打上一场。”届时 ,他一个侯门贵公子,差不离就能建功立业了。

  徐泗还是不说话。

  他不说话,卫放就没趣,咕叽几句后打道回府,找到楼淮祀道:“他真个是云水寨的贼首?别是根木头?”

  楼淮祀笑道:“你不是与他两两相得,颇得趣味?”

  卫放道:“我本想看他在牢中跳脚,谁知他却在牢中睡觉,这还有何乐趣可言。”他十分兴致,去了八成,将徐泗抛在脑后,回院里找小厮儿玩乐去了。两日栖州城外松内紧,如卫放这种全身没二两力气,身份又贵重的,被勒令留在家中不许外出。不然,卫放也不会闲得发慌,往牢中这种腌臜地钻。

  俞子离看楼淮祀颇为气定神闲,笑问:“你倒沉得住气。”

  楼淮祀道:“付忱大凡还有点成算,便不会拒绝。”

  俞子离叹道:“付忱也当得性情中人,一个性情中人舍情断爱情,生不如死。”

  楼淮祀冷淡:“云水寨的三个贼首,又有几人无辜?”

  俞子离笑了笑,他不忍看尸横遍野,却也不是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心善之辈,道:“狱中得加强防守。”

  楼淮祀道:“小师叔放心,我不是大意之人。”相反,他该小心时,小心得乃至琐碎。

  他们师侄又说了几句话,管事来报,道:“郎主,泽栖县令梅萼清求见。”

  “老梅?”楼淮祀吃惊,“老梅还没回去的啊?”梅萼清大才啊,凭着一条三寸不烂之舌,直将那些富商诓骗得团团转,双手双脚奉上钱财人力,他还以为春风得意的老梅已经欢蹦回泽栖丈量田地去了,没想到居然还在栖州城。

  俞子离半晌无语,道:“你是他上峰,梅兄便是要回泽栖,依礼也要先向你辞别,哪里会不声不响回去的?”又不是干了什么见不得光的事。

  楼淮祀道:“那不好说,老梅可不是什么厚道人,心黑着呢,每次见他,我都觉得这老头心里藏奸。”问管事,“老梅上门拎了什么礼来?别是空手就来了?”

  管事乐了:“梅明府确实不曾携礼来。”

  “唉,这小气的,真是一毛不拔啊。”楼淮祀边叫清边埋怨,等见到梅萼清,直言,“老梅,你看你,连白糕都不捎一块来。”还动不动就在他家里蹭饭,他大方的夫人还每每好酒好肉招待。

  “老朽两袖清风,哪来多余的钱置礼啊。”梅萼清全不跟楼淮祀见外,接过奉上的茶,啜了一口,赞叹:“好茶啊。秋有收,天有风,盏有茶,还是知州过得惬意啊。”

  楼淮祀请梅萼清坐下,问道:“老梅,你这个冷不丁的上门,拜帖都不递一张,倒是恶客的架式。”

  “欸,此言谬误,知州对我多有误会。”梅萼清忙摇头,拖了拖屁股下的椅子,道,“知州这几日好生风光啊,普渡寺山门上官贼大战,游舟又摆鸿门宴,下官听得真是心神激荡啊。栖州百姓有了知州,真是撞了大运啊,有知州在此,何愁栖州不能兴旺?”

  楼淮祀懒洋洋瞄了梅萼清一眼,也拖了拖椅子坐过来,道:“老梅,你这言行大大不妥啊。是不是有求于我,如我想捞好处,事先便要拍拍马屁,拍得人通体舒畅了,万事都好商量。”

  梅萼清责备地看他一眼:“知州果然对我多有误会,老朽看知州风声水起,老怀大慰。”他压声,“知州,几时动手。”

  “什么几时动手?”楼淮祀装傻。

  梅萼清嘿嘿笑:“知州不厚道了,知州清剿匪徒,届时栖水必然红血,为免伤及无辜,老朽总要有所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