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3节(1 / 2)





  话音刚落,那群阿夷女子打道边而过,领头的女子背篓里探出一个长虫的脑袋,黑豆小眼,分叉细舌,嘶嘶有声。

  柳三郎一惊之下,险险栽进水里。

  风七见他狼狈,拍手为乐,在那笑得前仰后合的,活该此等色胚受此惊吓。他笑得痛快,恍惚就见码头一侧湖岸边,戳着几根竹竿,顶端挑着什么事物,时不时地有老鸹飞过去停在上面,啄几口,再理理羽毛。

  风七郎眼神不大好,站得有些远,竹竿顶上挑着的事物又黑漆漆的,看不大真切,问卫放:“卫大,水边这是何物?”

  卫放看一眼,语带得意,笑道:“哦,这是人头啊,水匪的人头,挑在岸边震慎水贼。”又叹口气,“这些个挑的时日久了,肉都烂光了,只剩个黑黢黢的头骨,已不大新鲜。”

  风七肚子里翻江倒海,扑在船边就要吐,奈何没进什么吃食,呕了半天只呕出几口清水。

  卫放摸摸鼻子,然后取笑:“风七,你未免胆子太小了些,不过一些死人头,有甚好怕的。你哥哥我,都擒过贼首。”

  风七怒道:“放屁,你手是无有二两力气,别说擒贼,连只虫儿都抓不到。”

  另有一纨绔是个好枪棒,见荒野间有道士走动,问:“卫兄,这栖州怎许多道士,还背着剑。”

  卫放道:“栖州泥潭里生得好些恶鼍,常伤人性命,这些牛……道长好逞强斗,不对,好助人为乐,去野地除恶鼍。”

  纨绔不由赞道:“道家果然急人所急,最是侠肝义胆。”

  卫放道:“不尽然,不尽然,鼍全身是宝哩,肉可吃,皮子坚韧,骨能入药,能换得好些银两。”

  纨绔置之不理,仍将道长们夸了又夸,眼见卫放还要反驳,一个眼刀飞过去,然后喜滋滋道:“几时上门去求些符啊丸的。”

  .

  这些纨绔纷纷自怜上当受骗,一船的贫家学子也是忐忑不安。栖州城实在是看着穷苦,真有名师在城里传道授业,有胆小的已经自悔不已,天下焉有掉馅饼的好事?是自己一时贪心着了道,怕要陷在远地不得归故乡。另有胆大的却道:“卫郎君出身卫侯府总是不假,同行而来的杨君等亦不是冒名之人,且有一干高门子弟,怎会是将我们诓骗而来害我们性命?”

  那个胆小的颤声道:“许是另有所图。”

  书生哈哈一笑,拍拍两袖,道:“你我等我身无长物,随身不过几身旧衣裳,一沓纸,一支笔,一块墨,又有何可图?”

  此话有理,一船学子渐渐放下心来,又担忧:“不知这半知书院究竟是个怎样的所在。”

  有消息略略灵通的,道:“这栖州多水贼,多悍民,怕是居之不易。”唉,但来这里读书不用交束修,还能赚些银子回去,于他们实在是难得。

  那个胆大的书生笑道:“怕得什么,我看来时,卫郎君未曾请得多少护卫,可见如今栖州的江水上出入无忧。况且,有青丘生在书院为师,便当得你我涉足千里来此求学。不瞒各位兄台,我家中勉强支应得束修节礼纸墨,可家中却无有一卷藏书,经史典籍,名家释解一册难求。听闻半知书院藏书颇多,还有俞老先生的珍藏。”

  此话一出,一船学子都静下心来。道:“纵使外头多盗贼,你我只在书院里闭门不出便好。”

  .

  他们惴惴不安,杨略、李散等人天高野阔,赞叹不已,有诗意大发,有恨不得泼墨一幅的,杨略携着妻妾,吩咐道:“也不知在这书院的古卷,能否随意翻阅。”

  杨妻道:“不是说贵客与书院先生都可翻阅?”

  杨妾笑问:“夫君当不当得贵客?”

  杨略一捊袖子,道:“他们赚我们来,就是当教书匠,哼,打量我不知吗?”

  杨妻与杨妾还真不知晓:“那……那……岂不是要长住?”

  杨略叹气:“果是妇人家,禁不得事,这教书先生嘛,一月也教得,两月也教得,半年可使,几载可为,端看半知书院如何行事。我杨略可是好请的。”

  杨妻为难,道:“虎落平阳尚被犬欺,你我在别家地头上,怎可随心所欲而为?”别让人强扣在这,求救无门。

  杨略无赖,拍拍脖颈:“还能强要我吃水?”

  温绍兰在旁听着杨略与妻妾的对话,笑而不语,心道:楼家的那小子是个奸猾的,青丘生这等见主上事败,干脆就跑路之人,亦不是迂腐钻牛角尖的,再有一个俞子离,亦不是愚蠢的,岂会使这等强横手段。他们有心要留人,自有百千种的手段。

  .

  楼淮祀和卫繁为迎远客,特地在空下的榷场那治宴相迎,他又没什么架子,嘴皮子又溜,与杨略等人扯得了闲篇,和纨绔子弟也能推杯换盏,对一众穷学子亦是关怀备至。就是对温绍兰,楼淮祀很有些戒备,这位仁兄,还真是吹不得弹不得啊。

  论辈分,温绍兰比楼淮祀长上一辈,论官,姓温的差一步就到吏部尚书,熬到晚年,还能封个相,要不是自己作死……

  楼淮祀再自视甚高、自不要脸,也不得不对温绍兰忌惮三分。

  温绍兰端坐在那,自斟自饮,颇有几分自得其乐的自在,楼淮祀晃到他身边,托着腮,直勾勾地盯着温绍兰。

  “楼知州目不转睛,莫非我脸上有锦绣文章?”温绍兰将一块骨头吐到碟子里,齐齐整整地放下手中箸,端起酒杯慢饮了一口,“此酒不错,虽浊,年份又浅,却有果香回甘。”

  楼淮祀道:“温叔父,来书院教书是不是过于大材小用啊。”

  温绍兰叹口气:“知州这是不愿收留我温绍兰啊!”

  “倒也不是这个意思。”楼淮祀笑道,“叔父,你是官场中人,他日位极人臣也未可知。”

  温绍兰又是一叹:“贤侄这不是埋汰我嘛,一朝踏错,回头无岸啊。我不过远离故乡,谋得一份差使,混个温饱。”

  他说得煞是落魄可怜,此等人物落到如此境界,也是令人唏嘘,只是,楼淮祀打量了温绍兰身上的道袍,轻薄透气,如云如雾:“叔父这件衣裳,都能让农家得一年的温饱。”

  温绍兰笑道:“却是旧年压箱底的藏衣,来栖州才翻出来。”

  楼淮祀道:“我就怕叔父在书院里不得志。”

  “教书育人正是我心中志向。”温绍兰一揖手,“既不能为君分忧,不如教育良材,为江山社稷略出一分薄力。”

  楼淮祀微张着嘴,讶异温绍兰这等奸臣胚子怎说得出口这般正气凛然之语。

  “绍兰熟读诗书,不敢说才高八斗,区区教书先生当能胜任。在书院任职,所求不多,一间小院,一二仆役,四季衣裳,蔬果荤腥便足矣。”

  楼淮祀似笑非笑,只得道:“叔父,您老那些官场之道,就别在学堂教了吧。”教出一堆奸佞之臣,那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