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35章 各自为阵(2 / 2)

此外,这些将领手里也有足够的兵力,而且那些在内战爆发后组建的部队,基本上都已完成训练。

七名主要将领,每个人手下至少有两个旅,总共有二十个旅。

扣除留在巴士拉的卫戍部队,至少能安排十六个旅参与反击行动。

确定了全面反击的总方针后,就是安排具体的作战任务。

按这些将领的提议,将同时在三个方向上发动反击,即西路向纳杰夫推进,中路进军迪瓦里也与东路的阿马拉。

西路与东路是佯攻,中路才是主攻方向。

问题是,如何分配?

很明显,这些将领都想率先杀回巴格达,成为“巴格达的解放者”,由此坐上头号战将的宝座。

佯攻?

那可没有多少油水。

一番扯皮之后,基调定了下来。

七名将领,实力最强大的三个,准确说是掌握兵力最多的三个负责主攻方向,另外四个负责佯攻方向。

也就是说,在主攻方向上投入了十二个旅的兵力!

如此多的兵力,肯定无法全部展开,因此对进攻计划做了调整,主要就是增加一个次要目的。

按照部署,在攻占了迪瓦里也之后,主力部队继续向希拉推进,然后攻打巴格达。

与此同时,派至少三个旅进军库特,争取赶在主力部队攻打巴格达之前占领库特,封锁边境地区。

西路佯攻,就是在底格里斯河右岸推进,攻占纳杰夫之后,继续向卡尔巴拉进军。

如果在该方向上率先取得突破,也就是率先占领卡尔巴拉,就要强度底格里斯河,协助中路大军攻打希拉。

到时,将有至少十三个旅向巴格达进军。

最不受重视的就是东路佯攻。

关键就是,东路怎么打都去不了巴格达,与解放巴格达扯不上关系,反而有可能遇到大麻烦。

很简单,东路佯攻其实是扫荡边境地区。

在占领阿马拉之后,东路佯攻部队将沿着边境线推进,控制通往伊朗的公路,封锁整条边境。

很明显,如果伊朗决心出兵参战,首先要对付的就是这边的政府军。

为此,费萨尔提出,阿盟地面部队将驻守巴士拉,为东路佯攻部队提供支援,必要的时候会参与东路作战行动。

有阿盟联军做后盾,被派到东边打佯攻的两名将领才勉强答应下来。

安排下去之后,拉扎克让这些将领回去调集部队,并且限定在三天之内,必须带着部队到达进攻出发地点。

当然,还得做好进攻的准备工作。

王栋也没耽搁,当天晚上就动身返回纳西里耶。

临走前,王栋明确告诉费萨尔,一定要保留几支主力部队,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至于为什么,就算王栋不说,费萨尔也知道。

七名将领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打起来肯定是各自为阵,简直就是乌合之众,谁敢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