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14章 全面崩溃(2 / 2)

在拉合尔被围的印军缴械投降,绝对不是一件小事。

要知道,那可是10多万官兵。

首先受到影响的,还不是印军的高级将领,而是印度总理。

为啥?

就在当天晚上,印度总理遭到了众多在野党的抨击。

不是说不应该发动这场战争,而是印度总理似乎没有统帅军队的能力,也就没有资格统帅整个印度。

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印度总理为了平息国内的愤怒情绪,在次日就公开宣布,拉合尔印军前线总指挥叛国。

随后,印度当局罗列了一份名单,上面包括前线部队的所有高级军官。

这些人,全都被视为叛国者。

可笑的是,在这份名单上的一些军官,其实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为国殉难,战死在突围的沙场上!

其实,由此事也能看出,为什么那么多投降的印军官兵不愿意在战后被遣返回国。

他们已经在战场上拼尽全力,他们不应该为失败承担责任,更不应该成为印度当局推卸责任的替罪羊。

其实,应该承担责任的就是发动战争的印度总理。

此外,还有胡乱指挥的印军高层。

有趣的是,这些人,非但没有承担责任,还都成了民族英雄,成了十几亿印度人顶礼膜拜的领袖。

当然,巴基斯坦不会因此停止战斗。

开战的第17天,巴军在查谟发动总攻。

这次,不是仓促发起进攻。

其实,按照巴军的作战计划,不管拉合尔那边的印军有没有投降,都会在这天上午发动攻打查谟的作战行动。

当然,查谟也是巴军作战计划中,最后一座需要攻占的大城市。

按照巴军的战略计划,在打下查谟之后,就可以考虑跟印度进行停火谈判了。

如果印度仍然不肯谈判,那就对兵力部署做出调整,从查谟与拉合尔出发,攻入印度本土。

简单的说,之前的战斗,都是在实现战略目的。

接下来嘛,就是以战促和。

只是,查谟不是拉合尔,更不是斯利那加。

虽然守卫查谟的印军还不到10万,也没有多少重型装备,但是攻打查谟的难度远在斯利那加之上。

为啥?

查谟就挨着印度本土。

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打得非常艰难。

用了一个白天,巴军才撕开印军设在郊外的防线,推进到城区里面。

在进入到城市战阶段之后,进攻变得更加困难。

当然,对巴军来说,需要的其实只是时间。

至于守卫查谟的印军,除了士气与斗志,也没有别的可以依靠的了,因此说是负隅顽抗也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