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30章 外援到达(2 / 2)


那是什么?

军火贸易。

关键就是,购买这些坦克的不是印度,而是南非。

只是,出钱的是日本。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日本当时通过南非,用大约20亿美元,从俄罗斯购买了500辆主战坦克。

南非什么都没做,就拿了百分之十的手续费。

随后,这些坦克就被装上了美日提供的滚装货轮。

500辆坦克,足够武装4个满员装甲旅了。

此外,还有上百门自行榴弹炮,以及大约600辆步兵战车。

用这些主战装备,足够武装10个旅。

显然,印度当局等的就是这批援助。

可惜的是,印军却没有把这些装备用在正确的地方。

为啥?

以当时的战场局势,在阿姆利则方向,就算增加10个旅的兵力,印军也未必能够力挽狂澜。

关键就是,在战场对面,巴军至少有6个装甲旅。

如果有需要,巴基斯坦还能抽调4到6个装甲旅,在该方向上投入至少1200辆主战坦克。

印军呢?

除了刚获得的援助,已经没有拿得出手的主战坦克了。

当然,不是没有,而是没办法动用。

印军剩下的主战坦克,全都放在东北地区,而且总共也就只有300多辆,勉强让5个装甲旅保持完整建制。

拿500辆坦克去对付巴基斯坦的1200辆?

显然,印军再能打,也肯定得输。

可见,在阿姆利则,印军根本不可能取胜。

那该怎么打?

很简单,开辟新战线。

为了在阿姆利则方向发动大规模进攻,巴军一直调整兵力部署,几乎所有的主力装甲部队已经派往北部战线。

在南方战线上,巴军的兵力并不算强大。

当时,守卫卡拉奇的巴军中,只有一个装甲旅,而且配备的是“哈立德”,数量也不到100辆。

可见,如果印度把兵力放在南方战线上,肯定会大不一样。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美国陆军做了一次推演。

如果印军击中兵力攻打卡拉奇,而且投入的航空兵不算太少,能够夺取制空权,那么印军就有望在10天之内打下卡拉奇。

显然,对巴基斯坦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结果。

只要印军能够打下卡拉奇,就能用卡拉奇跟巴基斯坦进行谈判,说不定能够迫使巴基斯坦从克什米尔撤军。

至少能够让巴基斯坦拿查谟来交换。

当然,前提是必须得打下卡拉奇。

可惜,印军没有攻打卡拉奇的意愿。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印军显然对夺取制空权没有信心,因此并不相信能够让地面部队推进到卡拉奇。

要知道,卡拉奇离边境有100多千米呢。

如果没有制空权,装甲部队在推进途中就会遭到致命打击。

此外,这也与印度当局的一个战略担忧有关。

什么担忧?

能否守得住新德里。

按照印度当局的判断,如果印军攻打卡拉奇,巴军就会强攻新德里,而印军未必守得住新德里!